1919年,熊向晖生于山东的一个官宦之家,17岁那年考进了清华大学,在清华就读期间秘密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。
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,清华、北大和南开合到一块儿了,在长沙组建了临时大学。国难一天比一天严重,青年学子们的爱国热情一下子就被点燃起来了。“扔下笔杆,拿起枪杆,到前线去”成了当时最时髦的口号。
延安是红色圣地,好多青年学子都向往去那儿,熊向晖也打算到延安投身革命。可就在这个时候,上级给他指示,让他隐藏身份,参加湖南青年战地服务团到胡宗南部工作。
熊向晖接到指示后,马上动身前往武昌去面试。熊向晖能被上级安排打入胡宗南部,是蒋南翔向周恩来推荐的。
当时,周恩来得知湖南正在组织战地服务团,马上就让蒋南翔推荐一名共产党员秘密打入其中。由于要在胡宗南部长期隐蔽开展工作,周恩来专门列出了几个条件:出身得好;公开的政治观点不能有倾向;还要胆大心细、随机应变。
周恩来的话刚一出口,蒋南翔的脑海里就浮现出熊向晖的样子来。不过呢,他也说出了熊向晖的一个毛病,就是有点傲气,还比较急躁。
周恩来听了之后,没觉得这是个毛病。熊向晖还年轻着呢,有点急躁也正常得很。说到傲气这事儿啊,这反而更有助于在国民党内扎稳脚跟。
同一年的12月31日那天,熊向晖跑到武汉大学去听周恩来作的关于青年运动的演讲,这演讲可把他影响得够深刻的。本来呢,他是更想去战场上杀敌,想跑到军队里头去的。可是周恩来的讲话一讲完,他就懂了组织上这么安排他工作是啥用意了。熊向晖这就把心里的包袱给放下了,坚决听组织的安排。
熊向晖去接受胡宗南面试的时候,就靠着不卑不亢的态度还有出众的能力,顺顺利利地留了下来。
就这么着,熊向晖顺利打进国民党内部啦,开启了自己长达十年的特工历程。他成了周恩来安排在胡宗南身旁的一枚“闲棋冷子”呢,不过在关键时候却能打出致命一击。
1938年5月,按照胡宗南的部署,熊向晖进入陆军军官学校第七分校学习,这所学校以前就是黄埔军校。这么一来,熊向晖就成了“黄埔系”的一分子,还公开加入了国民党。
军校毕业之后,胡宗南特意挑了熊向晖来做自己的机要秘书。熊向晖做事周全又细致,本事相当厉害,胡宗南特别信得过他,不管是私事还是公事,差不多都交给他去办。在外人看来,熊向晖那可妥妥是胡宗南身边的“红人”啊。而且呢,他在政治观点方面的“纯粹”也从没被人怀疑过。
这一点,从国民党少将张佛千的评价里就能看出点儿门道来:
熊这个人最厉害的地方,就是他那股子纯粹的气质,我长这么大就没见过这么纯的。我是打死也不信,也压根儿想不到他是搞情报工作的呀。老胡选他当随从人员,这决定可太对了。要是我是老胡,我也这么干。都怪周恩来挑人的眼光太毒了,让老胡一辈子都得为这事儿后悔。
从1943年开始,随着全国抗日局势的发展和转变,国民党内部又一次刮起了“反共”的狂风。6月1日晚上,蒋介石偷偷给胡宗南发电报,让他突袭延安。
胡宗南马上开始安排,准备了一个月之后,闪击延安的各项事务都已经安排妥当了。胡宗南最终把行动时间定在了7月9日。
可胡宗南怎么也没想到啊,就在正式开始行动的五天之前呢,朱德竟然明码发了个电报,说的是“搞‘剿共’这一套,发动内战,这可是在破坏抗战团结的大事啊。”
闪击延安的阴谋被戳穿后,蒋介石点头了,胡宗南就把这行动给取消了。虽说最后没动手,可胡宗南从这事儿里发觉自己身边有共产党安插的暗桩。但那时候,他压根儿就没想到这个暗桩居然就是自己特别信任、重用的熊向晖。
7月3日那天,熊向晖偷偷把胡宗南弄出来的作战计划传给了延安。党中央拿到这个情报后,马上就制定了对应的策略。一边直接跟胡宗南挑明国民党的阴谋,一边积极调兵来保卫延安。
1947年2月,熊向晖和他刚结婚的老婆打算去美国留学,顺道来个蜜月旅行。就在这个当口,胡宗南急匆匆把熊向晖叫了过去,要商量闪电式攻打延安的事。这时候呢,熊向晖从胡宗南那儿拿到了两份绝密文件,一份是胡宗南部队进攻延安的作战计划,另一份是我党在延安的兵力分布情况。
熊向晖瞧着这两份文件,脸上神色平静,可心里头早已经翻起了滔天巨浪。他悄没声儿地把文件内容记了下来,一回西安,当天晚上就立马把这两份情报送出去了。
3月起,胡宗南与熊向晖悄悄到了洛川,把前线指挥所就安置在那儿。形势虽然特别紧张,可熊向晖仍然不顾生命安危,不断地给中央送去情报呢。
靠着这些情报,毛主席跟周恩来在三四月的时候,于陕北转战,并且持续指挥着人民军队的解放战争呢。
胡宗南无论如何都想不到,两边力量相差这么大的时候,毛主席等中央领导还能平安地离开。胡宗南进了延安之后,最先到了毛主席住的地方,那是一孔很简陋的窑洞,窑洞里的设施特别简单,桌上搁着一张纸条,纸条上写着:
胡宗南到了延安,就像骑虎难下呀。想前进吧,没门儿;想后退呢,也不成。这可咋整?咋整呢?
胡宗南进了延安,可这跟吃了败仗没两样。毛主席转战陕北的时候,熊向晖的情报工作那可是起到了关键的作用。毛主席还特别夸赞他说“一个人能顶好几个师呢。”就实际情况而言,这可真不是夸大,毕竟他们真就把胡宗南的部队给牵制住了,让胡宗南部在延安动都动不了。
熊向晖可是立了大功的,可国民党那边还不清楚他的真实身份呢。
1949年11月的时候,周总理设宴请原国民党的和谈代表张治中、刘斐等人吃饭呢,熊向晖也在场。
张治中刚一进门,就瞅见了和周总理站在一块儿的熊向晖。他不由自主地“啊”了一声,眼睛瞪得老大,就那么直愣愣地瞧着面前的熊向晖,话都卡在嗓子眼儿,再也说不出来了。
周总理看到这种情况,笑着问:“熊向晖,你们互相不认识吗?”
张治中赶忙回应说:“认识啊,肯定认识呢。我就是没料到熊老弟竟然也起义了。”
周总理听了之后,发觉他们还不晓得熊向晖的真实身份,于是慢慢说道:“熊向晖是归队了,他可不是起义的。”说完,周总理就不管张治中他们那惊讶的神情,开始给他们讲述熊向晖的经历以及真实身份了。
在国民党人眼里,熊向晖可能是个“叛徒”,不过熊向晖的女儿熊蕾说的话或许更能表明熊向晖是怎样的一个人:
我的父亲是个有着纯粹信仰的人,是至死都坚守信仰的共产党人。
#百家说史迎新春#
